冰球 打架
国际冰球联合会旗下的各级别世锦赛、奥运会比赛,都明文规定赛场上不允许打架发生,中国冰球协会旗下的联赛及其它国内赛事也作出相同规定。 被允许斗殴的球员绝不能拿着球杆,用脚上锋利的冰刀相互攻击,按照冰球联赛的规则,双方必须脱下护具,只被允许用拳头解决问题。 打架前双方一般会进行肢体和眼神上的交流,达成“可以打架”的共识,然后丢掉球杆、脱掉帽子和手套正式交战。
边线员往往会在如下情形下将双方分开:打架双方同属一队、其中一方明显占优、超过两名球员参与斗殴或者同时有多个斗殴行为同时发生。 另外还有一种顺其自然的观点,认为斗殴是冰球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的改变需要时间,不能试图改变规则来掩盖这种现象,最好让斗殴趋势自然消失。 这样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印证,2019年NHL场均只有0.19次斗殴,而史上最暴力的 赛季,场均1.31次。 从媒体的角度,打架违反体育道德,拉低了技术水平,也不能提高成绩,对这项运动没有任何好处,应该被禁止。 2012年,纽约时报进行过统计,从 赛季开始,单季斗殴次数排在最后三位的球队,总共获得了10次常规赛冠军,11次斯坦利杯。 而排在前三位的球队,只有2次常规赛冠军,2次斯坦利杯。
张志表示,根据竞赛规则,参与“打架”的3人当场被罚出场外,并自动停赛一天。 北京体职院队和齐齐哈尔领队和主教练都完全赞同判罚。 整个事件属于冰球竞赛规则范畴,不涉及违反赛风赛纪问题,目前暂时没有进行后续处罚的打算。 打架行为本身存在很大危险因素,队员们互相之间也都明白,打架也有打架的规则,每个人都得严格遵守,不能带有恶意攻击对方。 虽说职业联赛允许打架,但是这种行为变得越来越稀有了。
其实泰伯特明知论打架自己不是这块料,纯粹是去找揍。 卡西洛果然打赢了,在全场观众欢呼声中得意洋洋地被罚下场。 泰伯特镇定自若地将自己收拾干净后,也在裁判护送下被罚离场,同时食指点唇示意全场肃静。 泰伯特主动受辱以鼓舞士气的举动被企鹅全队队友看在眼里,众志成城之下,受了刺激的企鹅队大举进攻,最后竟然翻盘,并成为当年NHL的总冠军。 一场冰球比赛共举行三局,每局时长20分钟,局间休息15分钟。
但是对于足球咬一下人就罚8场,禁赛4个月,篮球打一次架就6个月的禁赛(宫本殿事件)处罚来看,冰球比赛对打架的处罚还是蛮轻的了。 这就是很多人认为冰球比赛允许“单挑”打架的最直接原因。 张铖虽然爆揍了对手,但也是被直接罚出球场加自动停赛一场。 有一些冰球的职业联赛是允许决斗的,但是也有限制,不能随随便便就开打。 比如,只能一对一单挑,决斗之前,选手要把护具脱下来,球棍也要放下,一方发起决斗申请后,另一方有权拒绝。
但其实所谓的“允许”打架,只是在类似NHL、KHL、OHL等职业联盟才被允许。 说到底,这都是商业性赛事,有观众希望看到火爆的冲突场面,于是打架也就成了“潜规则”。 而在世界锦标赛、冬奥会等赛事中,不管是单挑还是群架,都被严格禁止。 这拨混战也波及到了“NHL第一人”、北京队的宋安东。 混战中,宋安东扔掉球杆、摘掉手套准备和哈尔滨一队17号队员单挑时,哈尔滨5号队员温超上前偷袭,一拳击中宋安东面部,这也引发了双方队员大规模群殴,几名裁判拦都拦不住。 按照NHL等职业联盟的规则,冰球比赛打架时绝对不允许有第三者卷入。
所以,冰球的判罚规则非常细致,而犯规的处罚也非常严厉,包括小罚、队小罚、大罚、违例、严重违例和停赛。 受罚队员需要待在特殊区域,如果守门员被判小罚,则由场上其他队员代替受罚。 冰球场上的“打架”是需要“约架”的,只有双方队员进行肢体和眼神上的交流,达成“可以打架”的共识,同时裁判后退,为双方腾出空间,才能开打。
但是在青少年联赛、大学联赛、欧洲联赛和奥林匹克比赛中,参与斗殴的球员仍然会被驱逐出场。 事实上,NHL并没有对球场斗殴听之任之,而是不断调整规则,加重处罚力度。 为了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冰球执法裁判也有意识地默认了打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