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球打架不犯规吗?(冰球打架的规则是什么?)-馆客多
平时和其他选手一起比赛,但是他们有抑制对方的粗野行为的重要作用。 以前,“执行者”本身的冰球技能是无关紧要的,都是身体强壮、有斗志的选手承担了这样的角色。 因为执行者他们几乎每场比赛都会和强敌对打,身心负担都很大,因此也有不少选手嗜酒或药物中毒。
除了费城飞人之外,底特律红翼和波士顿棕熊都是能征善战的代表,但最经典的大战还是出自飞人队。 2004年,费城飞人对阵渥太华参议员,比赛进行到最后时刻时,双方爆发了5次群殴,连守门员都参与其中。 最终有20名球员遭到驱逐,累计处罚时间达到419分钟,创下NHL纪录,比赛结束时双方板凳席上一共剩下5名球员,裁判为了确认处罚结果,足足用了90分钟。
运动员的目标是将冰球——一种小而坚硬的橡胶圆盘形球——射入对方球门或球网。 冰球在欧洲、美国和加拿大十分盛行;最为著名的是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之一的NHL(国家冰球联盟)。 朱承翼也认为,最近几年冰球赛场上出现打架和争议事件时有发生,这应该引起中国冰球协会的高度重视。 在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中国男、女冰直接获得冬奥会参赛席位的情况下,中国冰球本该夯实基础,在赛事体系构建、队伍建设管理、冰球文化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 王宁认为,在冰球场上“打架”的场面的确比较常见,但是队员们发生冲突时普遍遵守的规矩是:不动球杆、不能上腿(腿上有冰刀)、一对一。 像前一天出现的两三个队员围着打一名球员的情况,是令人费解和生气的。
如果常规赛最后5分钟发生类似事件,“第三者”将被自动禁赛一场。 比赛进行到第11分钟,因为一个门前争议球,导致双方发生大范围冲突。 接受媒体采访时,北京队队长英如镝称自己在保护守门员时,不小心把哈尔滨队员夏田翔的头盔弄掉了,后者随即抡拳引发冲突。 一个经典的战例是2009年季后赛匹兹堡企鹅队对阵费城飞人队,主场作战的费城队开场即3:0领先,企鹅队不善打架的前锋泰伯特此时主动邀请飞人队的专职打手卡西洛切磋拳脚。
同时,冰球场上并不是所有架都可以打,只能单挑,不允许打群架。 国家冰球联盟、北美青年联赛和其他的小型北美职业联赛对参与斗殴的球员处以大罚出场5分钟的处罚。 与其他冰球联赛和其他体育运动不同的是,球员不会仅仅参与了斗殴而被驱逐出场。
PS:所谓的打架,只是在类似NHL、KHL、OHL等职业联盟才被允许。 而在世界锦标赛、冬奥会等赛事中,不管是单挑还是群架,都被严格禁止,打架者将会被驱逐出场。 冰球比赛自始至终贯穿着激烈的身体对抗,当运动员以每小时30~50公里的速度滑行时,任何肢体冲撞都会导致受伤的风险。 比赛大部分时候是在球员的身体接触中进行,脚下的冰刀、挥舞的球棒、头盔和肩肘的顶撞都可能导致受伤。 有些人认为冰球比赛中可以随便打架,这一认识是不对的,冰球只允许一对一赤手打架,并且打架结束后双方都会受到惩罚。 在很多联盟中,边线员往往允许球员斗殴,直到一方或者双方球员都摔倒在冰面上才进行干预。
谁知韩国队门将恼羞成怒继续挑衅并动手伤人,随后被中国队队员围殴。 最常见的原因是报复对手,当对方用凶狠的动作袭击了自己的队友,当然要以牙还牙,找回场子。 此外,打架被视为一种团结球队的方式,当明星球员在比赛中受伤,或者球队面临落后的局面,赢得一场斗殴可以激发全队的士气。 大型国际比赛很少出现斗殴现象,不过下面这场群架载入了史册。 1987年世界U20冰球锦标赛,加拿大队和苏联队爆发了一次持续20分钟的史诗级群殴,为了让这帮年轻人冷静下来,裁判不得不关闭球场的灯光。 加拿大广播公司播音员唐-惠特曼感慨:“你很难在国际比赛上看到这样的场面,绝无仅有。
当然,事后裁判还是要站出来意思意思,处罚一下,不过这个时候观众差不多过足了眼瘾,也能安安稳稳的坐下来继续观赏比赛了。 首先,冰球速度快,经常出现身体接触,增加了出现摩擦和打架的可能性。 其次,不同于篮球,足球、橄榄球、冰球等运动的“非法”打架条例,冰球中的打架是被官方,队员和球迷所默许的。 实际上,无论是知名度很高的NHL,还是俄罗斯联赛、加拿大联赛,都有着这样的传统。 最基本的一条规则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了:打架必须得单挑。 在守区门前混乱的场合比赛中常有,有的时候可能也因此而推推拉拉,这是正常的。
一开始,两名球员扭打对方一名球员,眼看情况不对,那个挨打球员的队友聚拢过来,连替补席上的球员也涌入场内进行混战。 即便是混战,不过他们仍很有“秩序”,绝对是一对一对打。 球场内,冰球、球棒等比赛物件被扔得满场都是,看台上的球迷们也异常兴奋,不但为双方加油,还吹起了口哨。 最终,有30名队员被罚,而比赛也在开场不到4分钟后宣告延期进行,原因是双方都凑不齐足够的上场球员。
这种类型的打架往往只有“执行者”参与其中,但是也有可能包括激怒对手的其他球员[7]。 对于胜利者,这种斗殴行为会鼓舞球队气势,也带动主场观众的气氛。 出于这种原因,为了气势挑起争端有时像一场赌博。 如果一个“执行者”在斗殴中落败,对手的气势反而会增长[2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3条规则限制了国家冰球联盟比赛中斗殴次数和规模的增长。 1977年,联盟提出了“第三人参与”(Third Man In)的规则,试图避免全队球员一起参与斗殴的行为。